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经营管理 » 企业运营 » 正文

专业化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篇给企业服务创业人士的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716
核心提示:本文来自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IO李剑威11月5日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

本文来自真格基金合作伙伴兼CIO李剑威11月5日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

李剑威说,回答免费,收费?做大顾客,小顾客?迅速扩张,还是先探寻商品市场?高歌猛进,还是裁员过冬?这类问题,需回归商业本质,启示和陷阱便自然浮现。

到2017年,企业服务投资潮可能降温,领先的公司将获更多关注,而小额投资愈加少。

将来两三年,企业服务范围的排位基本确定。

  以下为演讲原文:  不少人都在讲资本寒冬,但对企业服务来讲,过去一年正是热火朝天,创业和投资都非常活跃。

  美国的企业服务范围比中国成熟不少,历经多年的进步, 势头依旧非常迅猛。

今年科技行业最热的两个IPO分别是做APIPAAS平台的twilio和做下一代企业融合存储的Nutanix ,现在估值都超越40亿USD。

  那些体量非常大的企业服务公司依旧可以着维持非常快的增速。

不少人以为亚马逊只不过卖书的,但它其实是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公司之一,云计算服务的市场份额已占整个市场的45%以上,超越Microsoft、IBM的总和。

  另一大体量的公司Solesforce,在收入超50亿USD的状况下依旧维持每年30%以上增长,而且不断并购。

  一直以来,美国企业服务的筹资额和并购金额都占科技行业总金额超越1/3。

2011年以来,有超越30家企业服务公司上市,公司给整个SAAS板块在过去5年创造了超越1600亿USD的市值。

  中国企业服务飞速发展背后的大动因  这几年企业服务进步在中国也很飞速。

背后有很多驱动原因:  1移动化成为核心驱动力。

  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企业职员随身电脑。

企业范围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手机成为企业服务的要紧载体。

  2云服务的普及,解决了盗版问题。

  云计算大面积的普及,新的企业服务构造大多数基于云的租用或者按用量计费模式。

出货模式的云化对提升营收有要紧意义。

  3人力资本提高、对效率的需要。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本钱不断上升,公司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而整个经济增速减慢,企业面临巨大的提高效率需要。

  4软件国产化趋势为中国创业人士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机会。

  5出现一批出色的创业人士和商品。

  2012年之后,不少企业服务创业人士都是来自出色的企业服务跨国企业,他们有经验、有眼界也有实行力,做出来的商品跟国际巨头比也非常有竞争优势。

  所以过去三四年,企业服务市场进步速度非常快;所有VC都感觉企业服务是下一个热点范围,依据IT橘子的统计,这个范围在过去一两年投资增加了十倍。

  SaaS现金流模式跟传统软件不同  大多数公司前期都会有较大亏损  评估业务是不是健康的重点是生命周期价值  软件即服务(SaaS)将一次性购买的出货方法变成订阅模式,按月或按年来租用。

  这种模式有不少好处,对顾客可以防止一次性非常大的资本投入,而厂家又可以维持商品的持续更新,跟顾客打造远比一次性购买紧密得多的联系。

  服务化模式和传统业务模式比,现金流形态很不同。

  月租费远远低于传统套装软件的模式。

最初的时候,所有SaaS公司可能都要亏钱。

而且当你的增速越快的时候亏损越大。

  那样问题来了,假如这类公司持续亏损,为何有的上市公司还获得这么高的估值和投资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点的评估 工具,即单位经济(Unit Economic):  企业在获得一个顾客时,会支出顾客获得本钱(CAC),获得的是顾客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LTV),就是看顾客生命周期产生的所有价值总和,是否能远远大于顾客获得本钱。

  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一个顾客的年费毛利顾客的金额年流失率。

  假设一个顾客年费三万人民币;第二年续约概率是80%,即可能流失掉的概率是20%;公司商品毛利率80%作为SaaS公司,毛利一般都能达到70%以上。

  那它的生命周期多少?套用公式可以算出来,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为12万。

  美国一位SaaS专家汇总了一些经验和规律:  1好的企业服务公司,生命周期价值至少是顾客获得本钱的3倍,出色企业的水平能达5到6倍。

  2收回顾客获得本钱的时间最好低于12个月。

  3美国的上市公司,金额年流失率一般极少超越20%。

  一般企业服务的公司,没7、8年上不了市,非常难出现2C范围的指数增长的状况。

  对企业服务创业的几个建议:  方向和路线至关要紧  不止是商品,品牌和诚信也不可忘  1、方向和路线至关要紧。

  塑造一款好的商品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不可以同时又做免费又做收费,服务大顾客又服务小顾客,又卖授权又用SaaS服务化,两者非常难相融。

  方向选定了就不要随便改变,由于企业服务创业塑造商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家在2013年同时看到两家创业公司,一家在做医疗信息化的服务,一家做专业销售管理,做医疗的公司最初就有几百万的项目收入,而做销售管理的公司每一个月只有几万人民币的月费收入。

  做医疗信息化的公司CEO一直期望转型SaaS,但又不舍得项目定制收入;做销售管理的公司CEO则抵挡住初期两百万的定制项目的魅惑,一直坚持SaaS模式。

  3年后的目前,第一家公司一年还是几百万的收入,而做销售管理的公司每一个月的收入都已经超越了1000多万,而且还在迅速增长。

  2、精确找到我们的商品市场匹配之前,切勿盲目扩张。

  典型的创业公司有三个阶段:  一,探寻商品市场匹配,找到商品和市场的匹配。

  二,确保单位经济模型合理,并探索可复制的销售模式。

  三,迅速扩张。

  前两个阶段,慢一点比快一点更好。

而不是一上来唯快不破,到处砸广告;CEO要把握好企业进步的步伐。

  3、企业购买是一个理性决策过程。

  获得顾客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成单时间短则三个月,长的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

  一个CEO说我要上CRM,有哪些商品,销售副总和销售主管去市场上看一下,哪种产品好,一个一个做评估,找销售来面议,实测,最后还要商务谈判。

  大家见过不少大型企业的CIO,他在评估企业服务的规范时,有一百多个问题的清单。

  所以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冲动型的消费,而是很理性的决策过程 。

  4、企业顾客买的除去商品,还有信赖。

  企业顾客倾向于买成熟稳重的企业的品牌,他至少没存活的危机。

  对小企业的商品是相对比较小心的,所以创业公司刚最初的时候,需要争取资源,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标杆顾客,给我们的商品做背书。

  企业顾客也强调专业性和一致性,他们期望你是在小范围里做得最专业的。

  不收费的商品可能小企业想用,但中大型企业同意起来有很大的顾虑。

免费意味着你没服务承诺,企业不会随便用。

  所以对这个范围创业人士来讲,创业过程中不单单是在塑造商品,更要塑造品牌和诚信的形象。

  不少小事情都应该注意,譬如筹资金额,必须要诚实,万一将来上市,以前的每一轮筹资都会被披露。

  假如一个大型企业发现你以前有造假行为,会对他们的购买决策导致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讲求一致性,透明、公开。

  5、企业服务的创业是持久战,阵地战,攻坚战  企业服务创业第一是持久战,由于塑造一款成功的企业商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

  一般企业服务的公司,没7、8年上不了市,非常难出现2C范围的指数增长的状况。

创业人士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另外,这个范围的创业也是阵地战,由于整个商品和服务链条很长。

  有了商品之后,一个企业服务公司需要专业的推广部门产买卖向,之后需要内呼团队联系顾客,对转化可能性高的顾客,要派出销售顾问,承担之后之后还要一个顾客成功的部门监测用情况,是否近期没用起来,为何?  若是培训是什么原因,还要专门去做培训。

续费之前两三个月,还要紧密关注续费。

所以这个范围的创业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不是一个to C小团队,把商品做起来就能飞快增长。

  最后,企业服务还是攻坚战,中美企业服务市场差距这么大是有理由的,像亚马逊的云平台,它的全方位性、先进性是有不少积累的。

  所以大家投资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司,在找研发总监或商品总监时,都到硅谷去找,看全球最好的构造是什么样的,有没可能借鉴和改进。

  塑造一款可以跟国际巨头PK的领先商品,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非常大的投入。

  所有最初宣称做平台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大家没看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企业服务创业有不少陷阱  忌免费、忌上来就做平台  忌定位不明确、忌不专业  对于企业服务创业来讲,有这类陷阱需要注意:  最典型的,先用免费商品获得流量,再通过增值业务来收费。

  甚至有公司讲,由于免费,我铺了不少企业,我了解不少企业来往的机密,一方面我可以做一个买卖市场,另外我还可以给这类企业的职员做定向广告,这是非常可笑的一种理论。

  不少CIO对企业的边界很敏锐,他不期望内部信息会发出去,所以中大型企业用免费IM的其实并不多。

  另外还有一种,不要专业,我用网络思维突破所谓专业性。

  但实践下来,大家跟不少的中大型的CIO交流,发现他们很关注专业性。

假如你不专业,其实你做一个收费商品或免费商品都是不成立的,他们都不想花时间去评估你的商品。

  还有,商品定位不明确,总是转型,比较容易失去目的顾客的信赖。

  大家投的一些公司也会有转型,但它们处在很秘密的状况,先是做了一个商品,发现市场培育太慢,在没宣布任何筹资之前,快点转移至另外一个方向。

  非常快迭代出一个很好的商品,找到了天使顾客,感觉商品和市场的匹配找到了,之后启动下一轮筹资,或向社会宣布我们的商品定位。

我感觉如此的转型是可以的。

  但,在企业有肯定规模之后,大规模转型,对你说的顾客,我先是A定位,然后是B定位,然后是C定位,顾客会无所适从,最后失去对这个企业的信赖。

  这是企业服务里面的大忌。

  还有一种是上来就做平台。

  这个不只在to B,在to C范围也一样,所有最初宣称做平台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大家没看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不止是创业公司,阿里软件是2008年很热的一个定义,当时定位非常高调,说自己是类似Salesforce的平台,但整个阿里软件2010年就关闭了。

  最初定位成平台的,一般都缺少一个非常适合的切入点,缺少一个核心应用,如此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另一个例子是某移动业务创业公司,要做企业连接的事情,连接所有,联系上下游,做企业服务市场的入口,要做生态系统,期望所有其他的企业服务公司在它上面做提供商。

  结果这套方案做下来,到目前为止其实没一个外部提供商在他们的生态上面。

这个公司近期也被传言裁员1000多人过冬。

  中大型企业是服务的重点  抓住行业标杆顾客,成交率会高几倍  与巨头相比,创业公司更合适专业垂直化  在选择顾客方面,大家的经验,中大型企业是整个服务的重点。

  假如平均一个顾客能给你十万USD,你只须有一千个,就有一亿USD的收入,你就能上市了,在A股也可以上市。

  当然做创业不可能刚开始就有大顾客,都是从小顾客开始,但作为CEO要有这个意识,每年的前十大顾客最好都提高规模。

  不少公司在采购时会说,同行有没推行案例?假如你找到一个重点的推行案例,譬如一个大的银行,他们同行使用你商品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成交率会比原来高几倍,所以要抓住几个行业的标杆顾客。

  另一个要紧问题:巨头进去如何解决?  一种是传统的比较大的公司,这种不需要担忧,它们的决策机制、产品开发机制和创业公司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勉励规范不同。

  它们也在不断寻求转型,但现在在市场上,不少范围跟创业公司相比,竞争优势是比较弱的。

  另一类是海外的巨头,这个更不需要担忧,像Solesforce在中国都没服务器,服务器在日本或新加坡,这种角逐对手你有哪些可担忧的?  大家都是当地的公司,价格比他们低,服务比它好,响应速度比它快,迭代速度比它快。

  有一类很值得担忧的巨头,就是腾讯、阿里进去如何解决,包含目前的钉钉。

  大家用两个维度,一个是商品价格的维度,一个是商品复杂度的维度来看,把整个面向企业的服务分为四个象限。

  最适合创业企业的范围,就是高商品价格、高复杂度,相对比较专业和垂直的范围。

  假如价格非常高,商品复杂度又比较低的,这种通常都是Supply chain优化的项目,譬如说各类to B的交易平台,这其实不是大家典型的企业服务的创业范畴。

  商品复杂度比较低,很通用,每一个企业可能都用得到,不收费的软件,企业的IM、内部通信、邮件,巨头譬如阿里或者腾讯比较容易就切入了。

  所以对创业公司来讲,专业化是最重要的,我做的事情巨头做不了。

  2017年投资潮或许会降温  2018年主要赛道上的牌位基本确定  企业服务下一个进步点是AI技术融合  最后说说对将来的怎么看。

  2016年下半年大概是一个分界线,之前经过不少辩论,有不少不同模式,但往后基本的商业规律会发挥用途。

2017年企业服务会开始下半场。

  在整个赛道上,包含后端的IT运维服务,包含基础构造的云服务,企业核心的职能的应用,领先者会慢慢浮现,到2018年,中国在不少企业服务范围的排位基本会确定。

  由于企业服务跟to C不同,它变化没那样大。

一旦收入上了肯定规模,品牌效应或口碑积累到一定量,企业对它的信赖积累到一定量,进步就会加速。

  获得第一个一千万的收入可能需要三四年,但获得第二个一千万可能仅需半年,第三个一千万就更快。

  另外预计两三年后,中国的企业服务也会像美国一样出现并购。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到2017年,这个投资热潮或许会降下来,领先的公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会出现更多的大笔投资,小额早期投资或许会愈加少。

  在一些新的范围还会出现,但不会像2016上半年这么多。

  还有一点大家很期待的就是,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慢慢会走向国外。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正在这么做。

  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是有角逐优势的,大家在迭代的速度、移动化、云化方面,相比美国同行。

  譬如说,有个俄罗斯顾客看了大家投的企业的商品就很激动,觉得可以替代Salesforce。

  他们说,第一,Solesforce在俄罗斯没,也没当地服务器,反应速度很慢;而且Salseforce价格昂贵,你们的定价是它的三分之一,假如你们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当地化,会很受青睐。

  另外从商品本身来讲,不少企业的功能或职能已经覆盖得很好了,但下一步如何让它更自动化。

  以前我只不过记录一个销售步骤,但我能否提供进一步的服务,譬如预测下一个顾客在哪,智能的剖析销售的拜访计划如何安排才可以更有效率。

  这是对将来两三年企业服务范围的一些预测,我相信这几个方面发生的概率会相当大。

 
关键词: 企业运营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青年创业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4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