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下文所指的互联网互助是指现在宣传中带互助字样的各类互助平台,和现在获批筹办的3家相互保险社不是一个定义。
网络保险的定义热热闹闹喊了好几年了,各类网络保险创业投资项目也竞相登台,但网络人士和传统保险业人士对话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在互联网互助问题的认识上更是这样。
互联网互助觉得自己的模式设计直指传统保险业的痛点,传统保险则觉得互联网互助完全无视保险原理。
但这类并没有妨碍互联网互助对投资人讲起故事来总关乎人性和初心,情怀讲起来有时连创业人士自己都被感动了。
但到底互联网互助是个什么东西,模式是不是具备可持续性,投资能否得到回报或者找到退出渠道,这类都是投资人需要搞了解的问题。
互联网互助的前景需审慎对待还在于金融范围的特殊性。
金融不是法无禁止就可为的范围。
8月24日的《互联网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方法》最后落地,很多点对点面临出局够有震慑力吧!作为保险行业的深度、理性察看者,『慧保天下』其实乐见市场与监管的博弈,但不倡导无谓的牺牲,游戏规则都没搞了解,上场打酱油来的吗?不要触碰红线!具体而言就是不要混淆保险、不要宣称有筹备金刚性给付、不要宣传有保险公估、不要声称有政府监管。
当然,对于那些压根儿就感觉不应该有监管和牌照约束的投资人和创业人士,不需要看下文了,请自行对照金庸笔下最经典骗子形象裘千丈的行径和下场。
保险江湖因互联网互助创业之风激起一阵波澜。
互联网互助与保险名头、长相都十分类似,总有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
叫人不禁想起《射雕》中裘千丈是铁掌帮掌门裘千仞的双胞胎哥哥,两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别,长得也分毫不差。
裘千丈冒充弟弟名号混迹江湖,一时震惊武林。
当今,互联网互助也有号称颠覆保险业、愈演愈烈之势。
裘千丈与裘千仞江湖中, 与监管博弈总是引来世人的好奇争睹和舆论激烈争议 。
互联网互助计划自开始以来,一直顶着互金、颠覆者、普惠等多重光环。
拥趸者称其慈善公益,运营者谓其革新,也有不少人称其 以慈善之名行保险之实 ,应依法取缔。
一时间舆论标签纷飞,反对互联网互助者被叫做守护传统保险的恶龙,支持者被斥为无视法律和风险。
争议甚嚣尘上,对互联网互助怎么样定性、怎么样对待却一直缺少深入研究,也仍然是保险业界、学界待解的心结。
作为一名保险业者,沉默的大部分中的一员,笔者斗胆谈谈拙见,试图研判互联网互助的进步,冷静辨一辨互联网互助是裘千丈or裘千仞。
互联网互助到底 是否保险? 不是! 没保险核心要点和重点环节互联网互助的原理非常简单:个人缴纳少量或不缴纳资金加入互助计划,在约定的互助事件发生时获得其他会员捐助的资格,同时承诺对发生互助事件的其他会员提供捐助,如不参加捐助则视为自动退出。
前期少收费或不收费,后期分摊风险损失补偿成本,不由叫人想到保险的刚开始形态古埃及石匠互助基金和欧洲中世纪的基尔特行会,前者向每一个成员收取少许会费,用来一同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后者以行会为纽带,会员生老病死时一块筹资为其提供救济。
一人为众,众为一人, 这种民间互助行为在熟人群体中没有假报赔案、事后不交捐助费的问题 ,其松散原始的互助方法因而得以在小圈子内顺利运转。
基尔特行会1693年,哈雷慧星的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以一个小城市的市民死亡统计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为保险业引入了精算定义, 原始状况的保险适才突破熟人的小圈子 ,成为可定价、有明确责任承诺、等价有偿、面向大家的产品。
而伴随保险需要的增加和精算技术的进步,专业的保险公司以更精准的定价、更靠谱的保障和更便捷的服务获得了信任,代替了原始的自发互助行为。
一句话由猴子变成了人。
虽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但与猴子已有根本不同。
互联网互助事先不定价,事后分摊的模式,其实应 是原始互助行为 ,与现代商业保险相比完全不同,绝不可混为一谈:从原理来看,互联网互助并不拥有保险合同、保险利益、大数法则等保险核心要点;从步骤来看,互联网互助步骤中并不含精算、核保、风控等重点环节。
而屡屡躺枪,被大伙拿来与互联网互助一较高下的相互保险,虽然也是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兼具会员同质性高、保险本钱低的特征,但其保险的属性没变! 符合保险的全部要点和经营需要 ,通过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遵循保险经营的等价有偿原理,财务稳定性具备充分保障。
互联网互助到底能否成功?障碍重重! 进步成为新的慈善模式是较好的归宿尽管裘千丈是裘千仞他哥,但毕竟不是身怀绝技的裘千仞本尊。
互联网互助是保险的前世,毕竟不是保险。
一个非产品化的东西突破熟人圈子,直接放到网络面向非特定群体销售,会产生什么问题?可以让大家深入推敲一下在明显不符合精算假设的定价之下,横亘在互联网互助进步道路上的几大障碍:一是保险责任不确定。
尽管宣传口号频现充9元可得三十万保障,但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客观的。
不论是重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还是交通事故导致的第三者的伤亡,都不会由于互助计划的温情脉脉而降低。
互助计划没精算定价,也闭口不提维系救助每一个会员势必要承担的实质支出,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最后, 羊毛还要出在羊身上,免费上了车,该给的票钱还是要给的,救助资金终究得由全领会员共摊。
而且因为互联网互助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人数规模都不确定,等到出险时,要么增加每一个会员的分担金额,要么降低承诺的救助金额。
无论哪条路,都与当初广告的豪言壮语大相径庭。
互联网互助的逻辑二是责任主体缺失。
从目前互联网互助的实质操作来看,会员入会时无须付费或仅需缴纳极少的保证金,待有会员出险后再行捐助。
但互助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会员对别人的救助既没法律上的义务,也没合同上的义务。
而 互联网互助平台的定位,只是为会员发布求助信息和信息撮合,平台自己不承诺救助。
一旦发生需救济事情,如若会员对结果存疑或者因其他缘由不愿履责,责任主体的缺失将致使会员风险无人兜底。
三是平台可持续性存疑。
为确保现金流充足,每次救助前或之后会员需要不断补充救助资金,理性经济人多次被扣费将来,惊觉天下没不收费的午餐,多会选择中途退出,剩下的多对自己健康情况信心不足,加之互联网互助缺少核保手段,逆选择现象不可回避, 圈到的会员水平会不断减少。
四是封控不健全。
一是资金风险。
现在部分互助平台为保证互助金支付效率,进行了小额预收。
尽管个别平台大肆宣传引入了第三方推广托管,但因为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管,没办法杜绝监守自盗,资金安全风险不容忽略。
看看今日频现的点对点跑路现象,互联网互助是否会步其后尘?二是道德风险。
假如平台运营者动机不纯, 可能出现平台虚构互助事件套取资金的风险 。
同时因为缺少风控手段和核赔管理,会员制造不真实赔案的状况很难防止。
三是技术风险。
互联网互助抛弃了精算、核保、理赔等保险的核心技术,其 作为风控方法的区块链等新技术又并不成熟,封控困难程度较大 。
四是经营风险。
保险其实是对概率的计算, 互联网互助平台的在核保、理赔等环节的缺点 致使事故发生率并不像保险公司一样稳定和可预测,为平台持续运营带来较大隐患。
就像裘千丈被识破后仍然以假把式行走江湖一样。
互联网互助在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后仍然顶风而上,所图到底为什么?剖析互助平台创业人士的如意算盘,大概逃不过以下三种:一是以保险革新为名,行 拓客变现 之实。
以底价噱头飞速聚集顾客资源及很多资金,以期获得风投喜爱,进而深挖商业资源,这种平台运营商以江湖上惯用的提高流量、很多拓客、提升估值、风投筹资模式, 以大量用户与高频买卖描绘出光明的商业蓝图 ,继而转卖变现脱身。
长期经营?会员权益?哪个care!二是确有一部分人致力于革新,但仍 没办法摆脱拿大众做实验的嫌疑 。
现在有一些创业人士对标Friendsurance,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
但这类新定义尚未形成稳定模式,不适合在网络上直接面对买家。
好比新药研发一下子跨过临床试验直接上市,显然不适合。
况且,无论技术怎么样进步,都没办法左右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没办法完成9块钱保30万如此不可能的任务。
现在夸大宣传、大肆圈粉、以大量会员的既成事实试图逼迫监管批准其先上车、再买票,枉顾会员利益,不就是在赤裸裸的耍流氓么?三是一直没办法排除一些不法分子行骗钱之道。
低级骗子打着互助计划的旗号非法筹资,圈笔钱就跑。
高级骗子行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打造欣欣向荣之假象,以期招徕更多会员。
相较之下,保险的骗子比点对点的骗子更恶劣,点对点的骗子骗的是投资的闲钱,以互联网互助名义招摇撞骗,骗的可是救命钱,毁的是家庭的保障和大灾大病后重新生活的期望。
鉴于互联网互助存在的问题,笔者斗胆预言,其进步成为新的慈善模式是较好的归宿 。
在慈善模式下,会员的捐款是单向的,不可以期待捐款会有回报,自然也不可以对互联网互助平台有偿付需要。
通过网络形成非双务有偿的自愿捐助,扶危济贫,也是互联网慈善的一种有益尝试。
当然,这种模式下 假如依旧把自己的风险转移寄托其中,则未免太过轻率 。
正能量该弘扬要弘扬,保险该买的还是要买。
至于网络大佬们,因为慈善的不可盈利和出资不可以出售的性质,投资前也要再三掂量一下了。
当然,有更多资金进入慈善范围,于国于民也是一件幸事。
到底怎么样对待 互联网互助? 重点在于名正言顺! 当务之急是亮明慈善or保险身份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体量虽然高居世界前三 甲,但在很多范围仍然存在供给问题。
互联网互助在此刻登场,迎合了广大老百姓对高性价比保障的需要,具备非常大迷惑性。
就象裘千丈开始以魔术而不是以功夫唬住很多人,但假把式玩久了就会露馅。
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具备风险外溢效应,互联网互助所有参与方均应小心以对,勿 将公益做的噱头大于实质 ,更谨慎防范借互助名义损害买家利益。
亮明互联网互助身份对于创业人士。
名不正则言不顺, 互联网互助的当务之急是亮明慈善or保险身份,厘清定位,方可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如果是独善其身,谈谈情怀与梦想倒是可以。
可若涉及国计民生、百姓福祉,怎么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不过分。
所以要更好地把握革新的边界和底线,坚持封控、维护买家利益。
望创业人士珍惜社会的善意和包容,绝不触碰高压线。
对于投资方。
投资有风险,烧钱不可以任性。
一旦互联网互助摇身一变成为慈善组织,不管风投资金会不会变成慈善捐款,想要盈利是绝不可能了。
同时,投资既要预防上当,也不可以套利玩票、击鼓传花。
金融业有其特殊性,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
在此劝诫投资者和创业人士,任性而为并不是没后果, 一旦被列入监管部门投资黑名单,悔之晚矣!对于监管。
建议依据风险提示中所提的不能用保险术语,不能承诺责任保障、不能与保险挂钩、不能非法打造资金池、不能宣称遭到政府监管等几不能需要,严抓互联网互助平台整改。
正如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先生所称无论叫什么名字,只须是从事金融业务,就要按现行的金融从业规则办,就要同意必要的金融监管。
网络金融应注意试错本钱, 对于没保险经营资质又实质进行保险业务的互联网互助平台,应坚决依法打击。
对于传统保险。
互联网互助的飞速蔓延,在非常大程度上投射出买家对保险的需要和期待。
保障缺少的市场刚需和成本高企的商业保险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保险业深耕细作,大有可为。
守土有责,传统保险应当主动革新,勇立潮头,补齐弱点,挖掘保险蓝海。
不然就会让玩票者以行业缺点作宣传卖点,行业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