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副总裁于芳 在30日北极光新创课(微信号:sinavc)现场,北极光创投副总裁于芳推荐了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逻辑。
她觉得,相比于资本寒冬,医疗健康行业的创业和投资机会其实是不降反升,这有赖于行业的基础需要、政策走向和科技革新创造出来的进步空间。
资料显示,北极光创投副总裁于芳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加入北极光,在此之前,于芳任职于强生公司心血管部门多年,从事市场营销和医用耗材的销售工作,对于中国的医疗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她还曾任职于德勤摩立特咨询,为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策略规划与咨询服务。
以下内容根据于芳现场演讲整理: 从六大方面看,医疗创投,不降反升: 第1、连接刚性需要,网络投资转向医疗投资 在大家看来,医疗健康范围跟网络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是这儿---它更多的是跟刚性需要紧密相连,更多的是围绕健康的基础需要。
我在美国待过几年,医疗有关范围其实并没满足需要,还没有需要已经溢出,或者泡沫非常大的状况。
特别在中国,2011年的时候美国GDP里面医疗有关的东西占17.2%,这是一个很大的数,而中国只占了不到5%。
到今时今日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医疗占GDP的比重并没上升。
从过去一年来讲,医疗健康范围的投资其实是不降反升的状况。
从投资机构而言,一些机构可能由原来更多的关心网络投资可能也会去看一些医疗投资的范围。
第2、政府医改引导更多创投机会 从一个普通的市民角度看,大家也能很明确地可以感觉到国家的大政策---这一届政府以医改为切入点对整个健康行业进行引导,期望它愈加产业化,使政府监管的手段能更有效等等,这也是给大伙的创业和投资创造了不少机会。
第3、体外诊断和基因测序进步空间广 第三个方面是我特别想说的,与以往相比,中国跟科技愈加有关了。
虽然过去几年,药品医药投资占比特别高,相比较而言,风险投资刚刚进入医疗范围,譬如说医疗设施、医疗仪器的投资进步是平稳的,或增速是往下的。
而体外诊断基因测序,以先进技术为特征的体外诊断和基因测序却有着空前的进步。
第4、网络+传统医疗技术里的机会和想象空间很大 另一个方面,所有谈创投都要谈的是跨界创业人士的定义,就是网络+传统医疗技术里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应该说空间是很大的。
虽然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大家在这个范围里有过不少尝试和失败,但我一个人还是用一个很积极的旁观者的态度,甚至参与者的态度,期望能看到这个范围里面更多的进步机会。
第5、新兴技术层面,中国出现新气象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我一个人特别由衷想表达我们的想法的一个方面:作为投资者来讲我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在一些新兴技术范围,譬如基因测序和肿瘤个性化治疗等等,大家中国不是在做简单的当地替代,而是大家的技术进步和方向是能跟国际同步的,跟美国相比大家无明显的滞后,这也是国内创业人士职员水平素质,包含不少海归回流带来的新气象。
第6、退出机制出路大 最后一个方面,以前医疗投资的退出机制比较单纯的都是IPO。
但近些年来,譬如美国的医疗健康的退出机制,被并购是一个很大的出路。
在中国这方面的进步也相当明显。
这也是鼓励大伙参与到更多的医疗健康创业里来的一个原因。
据我察看,估值给的也很好。
(微信号:sinavc) 医疗行业分支广,看看北极光的投资蓝图 我找了一张图,是整个医疗行业涉及的所有分支,譬如CRO、CMO、材料、药、化药、中药、疫苗、器械、医疗设施、移动医疗、耗材、途径更多是商家、医疗信息管理软件、医疗诊断,零售药房、网上药房。
用蓝框框起来的是我现在投资的20多家公司里面,我有涉及的地区,其实基本上VC关注的范围也就是这类范围。
譬如CMO、药品投资、器械有关的,这也是占投资组合比率最高的。
公立医院、连锁医疗服务等等都有一些尝试。
药品途径是否可以走网上途径,这是大家现在涉及的范围。
1、医疗设施、医疗器械占比大 现在大家投资组合里面比较大的几块:医疗设施、医疗器械能占到数目上最大,也是大家最早的尝试。
它的周期是最适合VC进入的。
大家在这里的投资组合也是很好的,譬如说最早提的伊瑞光电子,是做X光机,大型设施零部件的,它的本钱能占到整个大型设施本钱的一半,它的平台就是一个接收端,目前它已经在筹备上市了,而且它的主要提供商都是国际级的,譬如说西门子如此的跟大型设施商,换句话说它并不止是给国内供货,技术和进步上都经受住了国际考验。
2、北极光布局IVD/NGS 第二块是IVD/NGS,刚刚有一位同僚医疗设施比较有兴趣的基因测序行业,它是分子诊断的分支。
我刚进去这个行业的时候,感到是明显的轻诊断重治疗的行业。
说大夫查了半天,收两千多,没开药,患者是非常有建议的,中国人的基础逻辑就是如此的想法。
所以大家在传统医疗行业里听到更多的重治疗相比较而言,目前这个行业比较健康的进步到了轻治疗重诊断的特征。
下面就是很热的话题,基因测序有关的,在这里面北极光是有很好的早期布局和方案性进步的,这类行业在国内的进步周期都做了布局,下面有两家,在座的可能听过譬如说(冉氏生物),还有一家基准医疗,也是海归回国做肿瘤测试的。
对投资团队而言,需要大家做的事情是说,大家要相对早的探知行业进步的脉搏,可以踩准这个步伐,而不要一直跟着其他人跑。
大家在整个诊断里面还是蛮有信心的,是一个很好的布局,而且将来一段时间之内,我觉得诊断里面也是大有所为。
3、医疗服务范围机会多 第三块是医疗服务,我感觉2011年、2012年之前中国医疗服务里面没大伙可以从商业角度做的,由于完全是被三甲医院所占据着。
但目前慢慢伴随从业职员愈加多,伴随政策的推进,伴随新兴工具的诞生,这里的机会愈加多了。
这里面的机会很多,其中也是有布局的,新康医疗是一家做医疗诊疗的。
另外是E-health,这不止是手机端的公众号,大家也投了几家公司,也有解决疾病问题的手机端的,也有跟医院结合更密切的。
譬如说芯联达,壹心理这类。
4、生物制药周期长,北极光主守旧投资 还有生物制药,它行业投资周期比较长,需要判断的方法也比较独特。
实话实说大家内部讨论有不少争论,一个药出来有非常高的回报,这个事情值得大家追求,那大家用哪种投资历年来实行呢?有不少不少的考虑。
但整体而言大家不拥有这方面策略性考虑的状况下,大家进的会比较晚期,譬如说以跟投方法为主,跟一些基金合作。
北极光的医疗投资方案,还是前面说的几块分支。
大家会继续关注医疗器械里面的机会,以前的常识、经验也可以让大家更好的做判断,大家判断的准确率也会比较高,大家会继续跟进。
值得一提的是与既往的国产替代的技术相比,我是蛮有信心可以看到国内比较多的真真的正的技术革新型的医药体系公司了。
第二个大家会在分子诊断里面有非常大的动作,跟着国家政策方向走,里面机会特别大。
E-health不需要说了,这里面也有不少想不了解的地方,但将来一定是有爆发性空间的。
生物医药也会持续关注,以晚期投资方案为布局。
5、肿瘤治疗范围空间巨大 肿瘤范围我感觉这不怎么样的分类,忽然出现了一个病种范围,但我特别想把它单独拿出来。
这个进步空间是巨大的。
从商业性的角度,从行业进步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角度而言,我感觉这都是很应该让早期投资基金关注的范围。
资金的进入可以鼓励更多的从业职员参与到这里面来工作,譬如说国外科学家,目前已经有不少很受人尊敬的国外科学家回国创业,在这个范围里面有不少技术进展并不比海外慢。
在肿瘤防治、个性化诊断里面,可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我感觉这也是北极光很确认的方案,会很关注这个范围。